計畫簡介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的全球性學生評量。自2000年起,每3年舉辦一次,評量對象為15歲學生,內容涵蓋閱讀、數學、科學等三個領域的基本素養,以及問卷調查。
PISA的基本關懷主要有兩個層面:(一)了解學生面對變動快速之社會的能力,即所謂真實生活的素養(real-life literacy)(二)了解處於社經地位弱勢的學生所獲得的教育情形。因此,透過評量,主要希望能夠回答以下的問題:

  1. 學生是否具備足以面對未來世界的素養?
  2. 學生表現與個人特質的關係為何?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3. 怎麼樣的學校型態、資源與教學情境對學生學習較為有利?
  4. 弱勢的學生是否獲得了最大的教育機會?對於不同背景的學生,我們所提供的教育有多公平?

問題一中提到的「面對未來世界的素養」,具體內涵即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學生在這三個領域的表現即各國的教育成就。PISA 所取得的資料來自世界各國,因此可以比較國家間教育成就的差異。各國對學校的取樣若是以國內的地理或行政區域來分層,則可比較區域間的差異。PISA 對學校和學生個人所發展的背景問卷則提供了分析學校層次和個人層次變項的資料,從而得以進一步分析造成學校和學生差異的原因。

面對未來世界的素養